输送线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输送线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悬挂式柔性输送线的日常维护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,需从细节操作、部件检查、环境管理等多维度落实。以下是分场景的维护注意事项及技术要点,结合实操经验与行业标准整理:
一、每日巡检:快速排查显性隐患
1. 机械部件目视检查
链条系统:
观察链节是否有裂纹、变形(链板厚度磨损超 10% 需标记记录),链销是否松动(可用扳手轻敲,异响处需补油或更换)。
检查链条下垂量:在两支撑点中间测量,下垂量应≤跨度的 1%(如 10 米跨度下垂≤100mm),过松需调节张紧装置,过紧需检查负载是否异常。
导轨与悬挂件:
查看导轨焊点是否脱焊(重点检查转弯处、支撑点),导轨槽内是否有铁屑、杂物(可用磁吸工具清理,杂物卡顿会导致货物运行阻力增加 20% 以上)。
悬挂支架螺栓需无松动(用扭矩扳手按标准力矩复查,M10 螺栓力矩应达 40~50N・m),防松垫圈无变形。
2. 运行状态动态监测
空机运行 3 分钟,监听驱动系统声音:
正常运行应为 “均匀嗡嗡声”,若出现 “咔嚓咔嚓” 声,可能是齿轮啮合不良或链条跳齿;“尖锐啸叫” 多为轴承缺油或磨损(轴承温度超过 50℃需立即停机检查)。
观察货物运行轨迹:
货物是否沿导轨中心平稳移动,若出现左右晃动或卡顿,需检查导轨直线度(允许偏差≤0.3mm/m)及滚轮磨损情况(滚轮外圈磨损超 2mm 需更换)。
二、清洁保养:减少磨损与腐蚀
1. 针对性清洁方案
导轨与链条清洁:
用压缩空气(压力 0.4~0.6MPa)吹扫导轨槽及链条表面粉尘,避免油脂与粉尘混合形成磨料(该混合物可使磨损速度加快 3 倍)。
油污严重时,用工业酒精擦拭链条(禁用汽油,会溶解润滑脂),导轨槽内可用软毛刷配合中性清洁剂清理。
电气柜维护:
关闭电源后,用吸尘器清除柜内灰尘,检查接触器触点是否有烧蚀(轻微烧蚀可用细砂纸打磨,严重时需更换),接线端子无松动(用绝缘螺丝刀拧紧,扭矩符合端子规格要求)。
2. 关键部位润滑规范
链条润滑:
使用针管或专用油壶向链节缝隙注入高温润滑脂(滴点≥260℃),每运行 8 小时润滑 1 次,每次每米链条注脂约 5g(过量润滑会吸附粉尘,过少则加速磨损)。
注意避开输送线下方货物接触区域,防止润滑脂滴落污染产品。
轴承与滚轮润滑:
滚动轴承采用油枪注入锂基润滑脂(NLGI 2 级),每季度 1 次,注脂量为轴承腔体积的 1/3~1/2(过量会导致散热不良);滑动滚轮若为自润滑材料,无需额外注油,但需检查磨损量。
三、电气系统与安全防护
1. 电气参数检测
用万用表测量电机绝缘电阻:
定子绕组对机壳绝缘电阻应≥1MΩ(500V 兆欧表测试),若低于 0.5MΩ 需烘干或检修(绝缘下降可能引发短路)。
检查变频器运行参数:
频率设定值与实际运行值偏差≤0.5Hz,电流波动范围≤额定电流的 10%,若电流异常增大,可能是负载过重或机械卡滞。
2. 安全装置有效性验证
急停按钮:按下后输送线应在 1 秒内停机,复位后正常启动(每周测试 1 次,确保触点灵敏)。
过载保护:模拟货物超载(超过额定载荷 10%),系统应触发声光报警并停机(过载保护阈值需按设计载荷的 110% 设定)。
防护栏与防护罩:检查驱动轮、张紧装置等外露部件的防护罩是否齐全(缺失防护罩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或异物卷入),防护栏螺栓无松动。
四、特殊工况应对策略
1. 环境适应性维护
高温环境(>60℃):
增加链条润滑频次(每 4 小时 1 次),选用硅基润滑脂(耐温≥300℃),驱动电机加装强制风冷装置(温升超过 40K 时启动)。
潮湿环境(湿度>70% RH):
电气柜内放置吸湿卡(变色硅胶,受潮后由蓝变红需及时更换),金属部件每月喷涂防锈剂(如 CRC 03083),防止导轨生锈卡阻。
粉尘环境:
配置自动吹扫系统(每 2 小时运行 1 次),在输送线入口加装防尘帘,定期清理除尘器(滤筒堵塞会导致吹扫效果下降 50%)。
2. 负荷控制要点
严禁超设计载荷运行(额定载荷 50kg 的输送线,单次承载不得超过 60kg),货物分布需均匀(单侧载荷偏差≤15%),避免集中堆放导致局部过载。
输送大件货物时,需在货物底部加装辅助滚轮(减少导轨压力),并降低运行速度(正常速度 0.5m/s 时,大件运输应降至 0.3m/s)。
五、人员操作规范
非维护人员禁止触碰张紧装置、电气按钮等关键部位,维护时需切断主电源并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(上锁挂牌制度)。
维护工具需专用化:如调节张紧装置需使用指定扭矩扳手(避免用力过度导致螺杆滑丝),链条拆装需用专用拉马,禁止锤击链条强行拆装。